當前位置: |
數字化設計與交付——大項目投資管控的新靈丹
    發(fā)布日期:2021-06-17
在冶金行業(yè)乃至整個基礎設施領域,工程項目越來越復雜,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大工程的建造很容易失控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如何管理這些復雜工程并順利施工,如何將投資與工期掌握在可控的范圍之內?中冶賽迪的答案就是數字化設計與交付。
數字化設計是工程建設行業(yè)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如何高效利用數字化設計成果一直是困擾工程建設行業(yè)的一個難題。
中冶賽迪工程數字化中心副主任焦震宇在工程界摸爬摔打多年,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我自己感受比較深刻的是工程設計的精細度不夠,概算精度和準確度不高,用來指導施工的施工圖設計深度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這是冶金領域乃至整個國內工程建設行業(yè)所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這也導致了諸多的現場變更,施工單位在現場會發(fā)生大量的簽證和索賠。業(yè)主或者是EPC總包方則難以通過前期設計成果嚴格控制整個工程項目的投資。”
面對這些挑戰(zhàn),賽迪近些年開展了數字化設計與交付解決方案攻關,其數字化設計交付能力達到行業(yè)領先水平,極大地提升了工程概算和施工工程量測算的精確度,提升了工程設計、建造與運營的效率。
成功源于不懈的探索。中冶賽迪于2004年正式引入三維數字化設計軟件,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大力拓展國際市場,之后相繼實施了臺塑越南河靜鋼鐵高爐EPC、烏克蘭AM5000m3高爐設計、俄羅斯GHP聯合鋼廠設計、印度TATAKPO5870m3高爐設備成套、馬來新武安聯合鋼廠EPC、澳大利亞LPS1000萬t聯合鋼廠規(guī)劃及可研等經典項目,并在數字化標準編制、參數化設計、數字化交付等方面不斷積累和豐富經驗。
標準化是精細化管控的前提,海內外業(yè)主對設計標準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業(yè)主提出明確的數字化交付要求,就意味著對其工廠的定義有一套數字化標準,工程公司或者設計方在設計之初就需要把所有的數據輸入按照數字化標準來進行基礎數據的準備。例如在巴西淡水河谷項目,業(yè)主提供了一系列數字化標準,多種工程材料都要用特定的數據格式來進行結構化表達。
標準化也帶來了精細化管控。又如在臺塑越南河靜鋼廠機修項目中,業(yè)主要求設計數據要細化到每一個焊接點坐標,因為這牽涉到工人工資發(fā)放,坐標內容就是工人爬升的高度,工人爬升高度的差異決定了發(fā)放薪酬的差異。一旦設計系統導出這些精準的信息,業(yè)主就有條件在管理中發(fā)揮其價值。
與此同時,賽迪基于Bentley平臺開發(fā)了大量的參數化設計軟件,在初設和施工圖階段提升設計深度,提前解決諸多碰撞問題。設計師直接輸入計算參數,即可自動生成相應的三維模型,工程量也可自動導出。
不僅如此,中冶賽迪還在持續(xù)完善數字化項目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集成并存儲相應的設計數據,并支持施工單位填報實際工程量,以便在系統中實現預算工程量和實際工程量的比對,進而實現精細化的跟蹤和管理,幫助業(yè)主和EPC方實現合理的工程項目投資控制。
如今,中冶賽迪在數字化交付方面正在更上一層樓,旨在為業(yè)主打造一個數字孿生工廠,并從靜態(tài)數字孿生走向動態(tài)數字孿生和機理數字孿生。動態(tài)數字孿生幫助業(yè)主把運營數據集成到靜態(tài)數字孿生系統上,讓業(yè)主掌握工廠正在發(fā)生的一切以便做出實時、科學的決策,該技術已經在韶鋼、武鋼等項目中得以應用。機理數字孿生可以讓業(yè)主了解工廠的現在、過去和未來,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中冶賽迪正致力于讓機理數字孿生盡快的落地生根、茁壯發(fā)展。
中冶賽迪的數字化之旅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該公司以BIM技術在印度塔塔KPO2號鍋爐項目中的先進應用獲得全球基礎設施領域奧斯卡“光輝大獎”決賽入圍殊榮。焦震宇最近又獲得2020中國基礎設施數字化杰出成就獎之數字化創(chuàng)新先鋒。談及在數字化領域所取得的進步,他認為中冶賽迪和Bentley的相互支持和合作不可或缺。
中冶賽迪決策層對數字化創(chuàng)新的前瞻布局和全力支持,使得數字化團隊有機會在一個又一個項目中對數字化設計與交付解決方案進行驗證和完善,而數字化團隊作為創(chuàng)新主體讓理想變成了現實。自從2008年將數字化設計平臺整體切換成Bentley平臺后,中冶賽迪在國內外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范例。 (中冶賽迪 供稿)